成为一名古生物学家!发现恐龙方块,然后用它们重建详细的恐龙模型。
科目: 科学、动物、历史
适合年级段: 小学高年级至初中(约12岁以上)
课程时长: 60分钟
Minecraft版本: 教育版 1.21.80 及以上
21世纪技能: 协作、创造力、批判性思维
合作单位: BBC Earth、Minecraft Education
开发团队: Lifeboat 工作室
教师资源: 提供恐龙资料卡(情况说明书)等可下载教学资料
课程概述
“与恐龙共建”挑战让学生置身于远古时代,在游戏中发掘化石并复原恐龙模型。图为学生在虚拟博物馆中重建恐龙的场景。
为了庆祝传奇纪录片系列《与恐龙同行》的回归,BBC Earth 与 Minecraft Education 再度携手合作,推出全新的教育游戏世界“与恐龙共建”。这是一项跨学科的沉浸式建构挑战,旨在让全球青少年扮演古生物学家,在游戏中探索恐龙化石与远古环境。本课程既是对1999年经典纪录片《与恐龙同行》的致敬,也是将最新的科学发现带入课堂的创新实践。
在“与恐龙共建”世界中,学生的挑战之旅将从恐龙化石挖掘现场展开:他们需要在沙地中挖掘特殊的“恐龙方块”,这些方块代表了恐龙的皮肤、眼睛和牙齿等关键特征。通过在不同地层的探究,学生将收集到构成三种史前巨兽——棘龙 (Spinosaurus)、路氏泰坦龙 (Lusotitan) 和 三角龙 (Triceratops)——身体各部分的化石模型。接着,学生利用发掘的材料和详细的恐龙骨骼参考,在虚拟博物馆画廊中重建这些令人惊叹的远古生物模型。随着更多恐龙方块被发掘,他们可以不断完善模型细节,尽可能逼真地还原恐龙的形象。完成搭建后,学生还能将自己的恐龙作品放置到多种沉浸式生态环境中,来一场史诗般的恐龙摄影留念。通过这些互动环节,学生在游戏中直观体验恐龙考古与复原的全过程,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。
本挑战配套提供了详尽的恐龙资料卡(可下载情况说明书),其中包含每种恐龙的身高、体重、食性和栖息地等科普信息。教师可利用这些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恐龙的了解,指导他们尽可能科学准确地构建恐龙模型。此外,本课程融入了STEAM教育理念,涵盖生物、地理、历史等多学科知识,Minecraft沉浸式环境支持将科学、自然和历史内容有机结合,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。该挑战于2025年6月24日全球上线,广泛适用于课堂教学、夏令营和课外社团等场景。BBC Earth 还鼓励师生将课程成果分享至社区平台,参与全球恐龙模型建构挑战,在国际交流中共同重现史前生态。
学习目标
-
古生物探究体验:模拟古生物学家的工作流程,从化石发掘、骨骼分析到恐龙模型重建,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-
恐龙知识掌握:认识并重现棘龙、路氏泰坦龙、三角龙三种史前恐龙,了解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,加深对恐龙生理特征和栖息环境的理解。
-
创造力与思维发展:在虚拟世界中动手搭建恐龙模型,发挥创造力解决建构过程中的问题,并通过不断完善模型细节来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。
-
协作与兴趣激发: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挑战任务,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;在沉浸式的恐龙复原活动中激发对自然历史和演化科学的浓厚兴趣。
课程信息
-
科目:科学(生物),动物,历史
-
适合年级: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(10岁-14岁)
-
课程时长:约60分钟
-
课程类型:Minecraft 游戏内建构挑战(沉浸式项目式学习)
-
使用平台:Minecraft: Education Edition 教育版 (v1.21.80+)
-
核心技能:协作、创造力、批判性思维等21世纪技能
-
教师资源:提供恐龙事实资料卡(含恐龙身高、体重、食性、栖息地等信息)供下载,便于课前准备和扩展学习
-
合作单位:BBC Earth(英国广播公司地球频道)、Minecraft Education(微软我的世界教育版)
-
开发团队:Lifeboat工作室(Minecraft知名内容创作者团队)
-
首发时间:2025年6月24日(课程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8月1日)
拓展活动
-
恐龙写真记录:学生完成恐龙模型建造后,可选择与恐龙栖息地相匹配的背景进行拍照,并将图像插入到游戏中的“书与笔 (Book & Quill)”中,撰写简短报告记录恐龙的独特特征和生活环境。
-
绿幕创意场景:利用游戏内提供的绿色背景,学生可以在课后将拍摄的恐龙图像导出,在照片编辑工具中替换背景,将自己的恐龙作品无缝融入全新的环境,创造更多样的恐龙场景。
-
多人挑战活动:在课堂上开展“小组恐龙拼搭赛”。两人一组,其中一名学生创建世界并秘密获得一种恐龙名称,双方在博物馆展区的空白展板上限时搭建各自的恐龙模型。时间结束后,互相猜测对方所构建的恐龙名称,以此检验彼此的恐龙知识。
(注:本挑战所使用的《与恐龙共建》世界由专业团队 Lifeboat 精心打造,可用于课堂教学、夏令营和兴趣社团等多种教育场景。)